邰子君
南京博物院一年一度的“博物館奇妙夜”推出了戲曲演出、南都市集、非遺展示、燈光秀等精彩活動,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歷時兩年精心籌劃的“大都:元代北京城”特展集中展示運河城市北京的前世今生,蘇州博物館與貓的天空之城聯名推出“悠然花間·蘇博建筑小顆粒積木”文創……“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后,江蘇全省博物館陸續推出了“博·覽、博·學、博·雅”三大系列百項特色活動,進一步助力博物館與大眾生活的連接。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江蘇省文物局局長拾峰表示,近年來,江蘇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積極培育“博物館+”融合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滿足人們高品質生活新期待。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已成為熱門打卡地,為“水韻江蘇”賦能賦彩,為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
文旅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宋朝人的生活有何雅趣?玻璃器具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今年博物館日,鹽城市博物館聯合天津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山東博物館推出了《今時明月照夢華——宋人的生活雅趣》《琉光溢彩——西洋玻璃器》兩場新展,以及串場河歷史研學之旅、我在鹽博修文物、文創非遺市集等各類社教、體驗活動。
鹽城中國海鹽博物館(鹽城市博物館)館長鐵春燕介紹,鹽城市博物館通過構建有品質的多元展覽體系,針對每一場特展推出系列主題體驗活動,讓觀眾汲取更多知識點、獲得更多體驗感,從而為市民游客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鐵春燕介紹,自2021年9月搬遷新館以來,鹽城市博物館已接待觀眾超過150萬人次。在此期間,博物館堅持每天開放至晚上九時,推出了博物館奇妙夜、跨年迎新夜、上元奇妙夜等活動,在打響“夜韻鹽博”品牌的同時,為鹽城市民帶來了豐富的夜間文旅生活。他們還積極開展跨界合作,打造了“鹽引疑云”沉浸式探秘游、串場河歷史研學之旅等體驗活動,滿足不同群體的文旅需求。“我們堅持分眾式、體驗式、拓展式的公共服務理念,讓博物館可以見人見物見生活。”
5個展覽項目入選“新時代博物館百大陳列展覽精品展示推介”,入選總數位居全國第一;推出“博物館+社區”共同體項目,同時深化館校合作,開展不同學段的“雙師云學堂”錄制……過去一年,南京博物院在展覽、社教、文創等方面同步發力,進一步彰顯南京博物院的文化服務功能。
南京博物院辦公室主任李荔表示,2022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南京博物院全年仍接待觀眾達161萬人次。“我們堅持服務公眾,通過文化創新傳遞文化自信,推出很多富有江蘇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文化產品。接下來,我們還將緊緊圍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建設目標,不斷提高自身公共服務水平,為公眾提供更多優質文化服務產品。”
旅游貢獻度日益顯著
在提升文化服務質量的同時,“總要來趟博物館”也成為許多游客打卡“水韻江蘇”的重要理由。今年五一假期前一日,南京博物院假期5天的門票就被預約一空,而這已成為周末、節假日南京博物院的常態。浙江游客朱虹在五一假期如愿打卡了南京博物院,她說:“之前兩次想來都沒預約到門票,這一次還是好幾個朋友提醒我預約的!”
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江蘇全省納入監測的64家博物館接待游客量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312.77%,其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常州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都在假期發布了門票約滿的提醒。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介紹,盡管每日接待量已上調至1.8萬人次,每個周末仍是一票難求,假期更不例外。“今年五一假期,我們接待的非揚州籍游客占比達到了92.8%。為方便老年群體,我們還在今年五一假期每天提供1000張現場臨時預約票。”
除了館內的展覽和體驗活動外,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還與蘇州、鎮江、洛陽等運河沿線城市推出了“雙城記”研學游產品。鄭晶說:“比如五一假期推出的揚州、洛陽‘雙城記’研學游,串聯起兩座城市的運河文化,使青少年們充分了解隋唐大運河、洛陽古城和揚州古城的文化內涵與價值。”
常州博物館副館長施建剛介紹,自去年暑期開放夜場以來,博物館的熱度就不斷提升,“從去年8月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觀眾接待量都是高于2019年同期的。”分析其中原因,他認為,除了展覽品質的提升外,各類活動的舉辦也吸引了大量親子家庭的關注。此外,常州博物館還積極推進總分館制建設,將展覽、文創、活動搬進中華恐龍園景區內的中華恐龍館,進一步提升博物館與旅游的融合度。
為了讓博物館與旅游更好地連接,去年,江蘇推出了“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季系列活動,開展了短視頻展播、“博物知旅達人”評選、博物館教育課程和研學線路評選發布等活動,并遴選出一批優秀文博精品線路。今年博物館日,第二季“博物知旅”主題活動也拉開帷幕,組織全省博物館推出“樂享博覽、體驗博學、記錄博聞、共享博韻”四大系列文旅融合項目。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處四級調研員韓文琦介紹,為充分發揮博物館對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第二季“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將一直持續至12月底。其間,將推出一批時代化表達、特色化呈現的精品展覽,一系列立德啟智、特色鮮明的社教活動,以及對話博物知旅達人、博物知旅集章打卡等活動,吸引更多游客深刻感受“水韻江蘇”的人文之美。
科技助力旅游體驗升級
在博物館逐漸成為旅游目的地的同時,大眾對身處博物館的旅游體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當下,科技賦能已然成為博物館服務功能提升的重要手段。
近兩年,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在智慧博物館建設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AR游覽等數字體驗內容層出不窮。在館內的琉璃拱門前,7歲的鄧元暢戴著VR眼鏡看完拱門上的神獸后說:“我看到拱門上的大象向我走來、羚羊在飛,有些害怕,但很有意思。”而觀眾用手機掃一掃琉璃拱門,也能看到不同的神獸出現在手機里。
大報恩寺遺址景區技術負責人蘇霄介紹,今年4月,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還推出“全真互聯元宇宙博物館”,觀眾可在入口處定制身著明代服飾的專屬虛擬形象,與數字人一起漫游報恩圣境,并參與到千年對望、琉璃拱門等25個貫穿整個博物館的關卡互動中,體驗專屬于自己的元宇宙博物館。
蘇霄介紹,觀眾在沒有導游介紹的情況下看展,很可能看不到或者不想看文字講解,導致錯過一些精彩的內容。而進入“全真互聯元宇宙博物館”后,觀眾跟隨數字人走到對應點位,就可在手機上看到這個點位的數字化呈現。“不只是單純講解,而是全景、有劇情地展示。比如在館內‘七步生蓮’長廊,現實中觀眾只是在長廊上走一段、拍個照,而通過元宇宙,觀眾甚至可以看到玄奘和釋迦牟尼相互對望的場景。”
蘇霄認為,元宇宙的特點就是可以無限延伸、無限外擴。今年博物館日,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還發布了大報恩寺琉璃塔數字復原成果,嘗試在數字世界里,以微米級精度高清復原“大報恩寺琉璃塔”,讓游客可以獲得更震撼的感官體驗。
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只是江蘇打造“智慧博物館”“無邊界博物館”的一個縮影。以“云上博物——江蘇省博物館數字展覽空間”項目為例,該項目實現了全省數字展覽建設在存儲、標準、服務三方面的統一,并將動態數據嵌入靜態展覽,形成了內容相互關聯的知識圖譜,為觀眾帶來線上展示和線下體驗的雙向互動。
江蘇省數字文化和智慧旅游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線上,“云上博物”已嵌入“水韻江蘇”全媒體平臺以及美團、途牛、同程等各大OTA平臺進行集中展示。而“云上博物”線下體驗則更為亮眼,今年博物館日,游客就已經可以在南京博物院感受“云上博物”線下體驗空間,游客進入體驗空間后,只需通過手指和手掌的運動,就可在數字屏幕上完成豐富的人機信息交互,開始線下“云”逛展。